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

互联网圈里有个“文人”

       沿珠江东行,琶洲西区的写字楼勾勒天际。与珠江新城CBD一江之隔,这里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,是广州互联网企业的集聚之地。

       楼宇之中,粤传媒大厦是为数不多由文化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超甲级写字楼。


       与腾讯、阿里、唯品会等一众互联网“巨头”为邻,“文人”出身的粤传媒有些不太一样。

       大厦不只是一处办公的场所,借势琶洲区域势能,粤传媒要与地区同生共长。

       “要做平台、做链接、做服务。”粤传媒总经理刘晓梅笑称,“做平台是媒体企业所擅长的,粤传媒大厦要用物理空间的平台打造软性交流圈。”

       这是一个不墨守成规的“文人”。

投身琶洲热土

       一家文化传媒企业,为何选择在琶洲这片数字经济的热土耕耘?

       上世纪90年代,广州提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,城市格局向东拓展,规划珠江新城作为城市中央商务区。历经二十余年建设,珠江新城地块发展趋向成熟,随着2001年广交会迁址琶洲、2009年广州塔建成,与珠江新城一江之隔的琶洲进入发展视野。

       2015年,广州在琶洲西区规划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。同年,腾讯、阿里、复星、国美、唯品会拿下琶洲9宗商业地块。

       也就是在这一年,粤传媒以7.2亿元的总价竞得琶洲地块,定位为华南文化地标的粤传媒大厦项目现出雏形。

       成功机遇的发现往往依赖敏锐的洞察。“我们觉察到,当时广州正在打造新的发展动能‘引擎区’,我们也希望依托周围众多互联网科技、人工智能、数字文化企业聚集的环境,更好促进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,推动粤传媒的转型升级。”刘晓梅道。

       隔年,广州市政府通过《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》,以互联网产业为主导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。2020年,《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》出炉,琶洲互联网企业总部集聚地作为核心片区,以打造珠江南岸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区为方向。区域定位不断升级,此时距离粤传媒竞得地块不过5年。

       2017年,粤传媒大厦项目正式奠基,并在2020年底封顶。2023年6月,粤传媒大厦通过竣工验收,迎来交付入驻,6月19日,粤传媒总部从广报中心正式迁入粤传媒大厦办公。

“跳出”大厦

       回归市场本身,写字楼作为商业地产,招商出租是重点。在预计交付前,粤传媒就开始准备大厦的招商工作。

       地处琶洲,粤传媒倾向于引入符合区域定位和规划、能与区域共同成长的企业,而作为文化传媒企业,聚焦主业,粤传媒也青睐能与自身业务相匹配的企业。

       这构成了粤传媒大厦的两个主要招商方向:数字创新与文化创意。

       在大厦交付前,已有企业与粤传媒签约,包括海澜之家旗下的婴幼儿服装品牌英氏婴童、启合科技等。截至2023年9月,粤传媒大厦整体出租率约达50%,已引入30多家数字文化科技企业,商业中心出租率达81%。

       但,粤传媒希望“跳出”大厦本身,走得更远。

       对中国古代文人而言,书房是精神所寓。

       在粤传媒大厦里,粤传媒正计划在32层打造为集书房、艺术展示、企业服务多功能为一体的空间,让琶洲周边企业来这里“交朋友”。

       “另一方面,在物理平台之外,我们也会注重打造软性的交流内容和平台。”刘晓梅说。

       目前,粤传媒已与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对接,链接周围企业,扩大交流圈,为企业家提供可能的合作信息,寻求互助共赢。

写字楼以外

       把视角拉远,粤传媒大厦只是粤传媒文创园区运营业务的一部分。

       2020年,粤传媒投资1.2亿成立全资子公司广报文控,聚焦文化园区的投资建设和开发运营。

       为何“布局”文创园区业务?刘晓梅解释:“首先,作为文化企业,我们更愿意深耕主业,文创园区属于文化范畴,这是第一个考虑因素。

       其次,在走访调研国内同行业优秀企业时,粤传媒也发现,多家报业公司盘活自有的旧厂房物业,改造成为文创园区,而粤传媒也具有类似的资源。”

       此外,运营文创园区的市场风险相对可控。刘晓梅认为,作为一个企业,还是要考虑经营,要选择好的业务提升营收和利润。文创园区的特点就是只要前期把产品打造好了,进入出租运营阶段的收益是比较稳定的。

       于是,粤传媒选定广州日报在人民中路的办公旧址“试水”,打造广报阡陌间数智文化创意产业园;在马赛国际商务中心的29楼,试验性地推出共享办公项目——马赛悦派·SPACE项目。

       园区项目虽不同,运营思路却有着相似之处。

       “首先要精准定位。”刘晓梅认为,对文化园区来说,“定位定生死。”而一个项目到底要做成什么样,则要结合项目周边的产业情况。

       广报阡陌间项目地处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,周边医院较多,园区聚焦文创和大健康方向招商。粤传媒大厦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内,互联网总部企业众多,定位为数字创新、文化坐标也顺理成章。

       不同类型的企业意味着不同的风格。粤传媒在服务理念上也会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做法。如粤传媒大厦更注重于满足互联网技术人群的需求,广报阡陌间偏文创,更强调随性、无拘束,开放式园区进出自由。

       定位与服务,成为粤传媒运营好文创园区的两把“金钥匙”。

从园区运营者到企业投资者

       企业注重效益,文创园区的开发运营是传统媒体面对市场下滑、寻求转型的路径之一。

       在文创园区运营者以外,粤传媒还有着另一重身份:文化传媒新兴创新企业的投资者。

       在拿下粤传媒大厦地块的前一年,粤传媒与上海德同合资成立了德同广报基金管理公司,并出资1.5亿元与德同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规模为3.16亿元的“德粤文化产业投资基金”(简称“德粤基金”),成为全国报业传媒中设立的第二只文化产业基金。

       这是粤传媒在企业战略上的突破。

       投资并非粤传媒的强项,因此粤传媒采取了与专业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的方式“强强联合”。成立后的德粤基金主要专注于文化产业的投资,尤其注重投资文化科技、文化消费领域的企业。

       从设立至今,德粤基金的总投资额2.91亿,投资17个项目,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影像领域的领军企业、头部主播所属的电商直播平台等,涉及财富数字科技服务、AI视觉技术、直播电商、互联网广告等类别。

       如今,德粤基金已进入退出期,至2023年,粤传媒的所有投资本金已全部回收。

       目前,粤传媒也正在积极研究调整投资策略,推进投资布局以及德粤基金所投项目的退出工作,开展新一期文化产业基金筹备工作。

       刘晓梅表示,最近,广州正着手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。“作为国有企业,我们也希望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服务广州地方发展,比如参股符合广州市发展战略的企业、设立投资基金扶持优秀企业发展,既创造经济效益,也切实负起社会责任。”

       转自:南方+